一、預防措施
(一)日常維護保養
1.清潔維護
?定期清掃測功機外部,清除灰塵、雜物等,防止進入內部影響運行。例如,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表面清潔,使用干凈柔軟的布擦拭設備外殼。
?重點關注滾筒表面清潔,避免油污、泥土等附著,影響測試精度。每次測試后,及時清理滾筒表面污漬。
2.潤滑管理
?依據設備手冊,定期為傳動部件(如齒輪、鏈條、軸承等)添加或更換潤滑油。一般每運行一定時長(如500小時)或每隔一定時間(如3個月),檢查并補充潤滑油。
?確保潤滑系統無堵塞,油路暢通,使潤滑油能均勻到達各潤滑點。
(二)定期檢查校準
1.機械部件檢查
?每月檢查傳動部件連接情況,如螺栓是否松動,鏈條張緊度是否合適。若發現螺栓松動,及時使用規定力矩的扳手擰緊;鏈條張緊度偏差超過標準范圍(一般為±2%),進行調整。
?每季度檢查滾筒的同心度、動平衡等參數,偏差超過規定值(同心度偏差小于0.1mm,動平衡精度達到G2.5級)時,進行修復或更換。
2.電氣系統檢查
?每兩周檢查電機、傳感器、控制器等電氣部件外觀,查看有無損壞、老化跡象。如發現電線外皮破損,及時更換或修復。
?每半年使用專業設備對電氣系統進行絕緣電阻測試(絕緣電阻應大于0.5MΩ)、電壓測試等,確保電氣性能穩定。
3.校準工作
?按照規定周期(一般為每年)對傳感器進行校準,使用標準砝碼、轉速標準器等校準設備,確保測量精度在規定范圍內(如扭矩測量誤差小于±0.5%)。
?定期(每季度)對控制系統進行功能測試和參數調整,保證控制精度和穩定性。
(三)操作規范培訓
1.制定操作規程
?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涵蓋設備啟動前檢查(如電源連接、潤滑情況等)、運行過程操作(如車輛停放位置、加載操作步驟等)以及停止后維護(如數據記錄保存、設備歸位等)。
?針對不同類型車輛測試,制定相應流程和特殊情況處理方法,如新能源車輛的高壓安全操作規范。
2.人員培訓
?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熟悉設備結構、原理、操作方法和維護要點。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講解和實際操作演練。
?定期組織操作人員進行考核,確保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項。只有考核合格人員方可獨立操作設備。
二、問題監測
(一)運行狀態監測
1.傳感器監測
?利用安裝在設備上的各類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振動傳感器、電流傳感器等),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參數。
?設定傳感器報警閾值,當監測參數超出正常范圍時,及時發出報警信號。例如,電機溫度超過80℃時,觸發高溫報警。
2.數據記錄分析
?建立設備運行數據記錄系統,記錄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各項參數,如功率、扭矩、轉速、時間等。
?定期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數據變化趨勢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潛在問題。如發現功率輸出波動異常增大,可能預示設備存在故障隱患。
(二)定期巡檢
1.日常巡檢
?操作人員在每次設備使用前后進行簡單巡檢,查看設備外觀是否有異常、運行聲音是否正常等。
?檢查設備各部件連接是否松動,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并處理。
2.定期專業巡檢
?每周或每月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巡檢,除日常檢查項目外,還包括對電氣系統、機械傳動系統等進行深入檢查。
?使用專業檢測工具對設備關鍵部件進行檢測,如使用示波器檢測電氣信號波形是否正常。
三、問題診斷
(一)故障現象分析
1.收集故障信息
?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操作,并詳細記錄故障發生的時間、現象、設備運行狀態等信息。
?如可能,收集設備報警信息、錯誤代碼等,為故障診斷提供依據。
2.故障現象分類
?根據故障表現形式,將故障分為機械故障(如異響、振動過大)、電氣故障(如短路、斷路)、控制系統故障(如程序錯誤、參數異常)等類別。
?分析故障現象之間的關聯,判斷故障可能涉及的部件和系統范圍。
(二)診斷方法運用
1.直觀檢查法
?通過直接觀察設備外觀、連接部位、運行狀態等,查找明顯的故障線索。如查看電線是否破損、部件是否有損壞跡象等。
?利用聽、摸、聞等方法輔助判斷,如聽設備運行聲音是否異常,觸摸部件溫度是否過高,聞是否有燒焦氣味等。
2.儀器檢測法
?使用專業的檢測儀器對設備進行檢測,如萬用表測量電氣參數、示波器檢測信號波形、振動分析儀檢測振動情況等。
?根據檢測結果,分析設備故障原因,確定故障部位。
3.替換法
?對于一些難以確定故障原因的部件,可采用替換法進行診斷。即用已知良好的部件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觀察設備運行情況是否恢復正常。
?若替換后故障消失,則說明被替換部件存在問題;若故障依舊存在,則需進一步排查其他部件。
(三)故障原因確定
1.綜合分析判斷
?結合故障現象分析、診斷方法運用所獲取的信息,綜合考慮設備運行歷史、維護記錄等因素,確定故障的根本原因。
?對于復雜故障,可能需要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討論和分析,制定多種診斷方案,逐步排查確定故障原因。
2.故障定位細化
?在確定故障根本原因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故障定位,明確具體是哪個部件、哪個環節出現問題。
?為后續的修復工作提供準確的指導,確保修復工作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
四、修復措施
(一)制定修復方案
1.根據故障原因制定
?針對不同類型的故障原因,制定相應的修復方案。如對于機械部件磨損故障,確定是進行修復還是更換;對于電氣故障,明確是修復線路還是更換電器元件等。
?考慮修復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經濟性,選擇最優方案。
2.明確修復步驟和要點
?在修復方案中詳細說明修復工作的具體步驟,包括所需工具、材料準備,操作順序和注意事項等。
?對關鍵修復要點進行強調,確保修復人員能夠準確執行修復工作。
(二)修復實施
1.準備工作
?根據修復方案要求,準備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和設備。如更換零部件時,要確保所準備的零部件型號規格與原部件一致。
?對修復現場進行清理和布置,確保操作空間安全、整潔,便于修復工作開展。
2.修復操作
?修復人員按照修復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修復工作,嚴格遵守安全規定,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在修復過程中,注意記錄修復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和操作情況,以便后續分析和總結經驗。
(三)修復后測試驗證
1.功能測試
?修復完成后,對設備進行全面的功能測試,檢查設備各項功能是否恢復正常。如進行不同工況下的車輛測試,驗證功率、扭矩等參數測量是否準確。
?檢查設備的控制功能是否正常,如加載、卸載、緊急停止等操作是否響應靈敏、準確。
2.精度校準
?對設備的測量精度進行校準,使用標準砝碼、轉速標準器等校準設備,確保測量精度符合要求。
?如校準結果不滿足精度要求,需重新檢查和調整修復工作,直至設備精度達標。
相關新聞
- 什么是總裝檢測線
- 如何選購好的通過式四輪定位儀
- 電力底盤測功機的工作原理
- 3D激光四輪定位儀保養的四大要點
- 動態四輪定位儀怎樣避免通訊受干擾
- 整車下線綜合診斷設備
- 整車電檢簡介
- 通過式四輪定位儀的重要作用
- 如何選到好的動態四輪定位儀?
- 選擇非接觸式四輪定位儀的注意事項
- 胎壓設備讀數不準確?常見原因及解決方法全解析
- 胎壓設備與車輛無法正常連接等常見適配問題探秘
- 電力底盤測功機測試數據偏差大?扭矩傳感器校準、慣量匹配及環境干擾排查指南
- 電力底盤測功機過熱報警或電機故障?散熱系統效率、絕緣檢測及預防性維護策略
- 上海汽車機動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 長安汽車集團采購中心工藝中心的領導們蒞臨山東正能公司考察
- 恭迎吉大青島汽車研究院領導及煙臺校友會會長秘書長蒞臨山東正能公司考察指導工作
- 傳統3D激光傳感
- 綜合轉轂試驗臺
- 無線傳輸方向盤角度測試儀